在德國的日子裡,與10個月大的孩子全天候一起生活,育兒和職涯的平衡變成了日復一日的課題。異國他鄉的每一個生活細節都讓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幸福的家庭,以及如何在追求事業的同時,也能提供孩子一個溫暖穩定的成長環境。
典型的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灑落進來時,我也隨之展開忙碌的一天。孩子的笑聲與哭聲交織在一起,伴隨著他那細微而無窮的需求,成為我生活的核心。他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無論是一張紙發出的聲音還是窗外鳥兒的啼鳴,都能深深吸引他的注意。雖然這些小小的陪伴看似瑣碎,卻讓我體悟到,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瞬息萬變的過程,每一刻都充滿著驚喜。而我在職涯中所獲得的專業訓練,似乎也悄然融入了我對孩子的教養之中。
這個夏天,因職業需求我在全球東奔西跑,而回到德國之後,我的工作並沒有因此停下,反而因為遠距的限制變得更具挑戰性。作為一名研究員,我不僅要兼顧健康政策和社區照護的項目,還需要隨時與國內外的團隊進行會議和溝通。這些會議的時間往往被迫擠壓在孩子小睡的間隙裡,讓我時常感受到時間的緊迫。
某次在清晨六點的會議中,孩子不知為何突然醒來,開始在身旁咿咿呀呀,打破了原本的寧靜。就在我努力讓他安靜的時候,遠端的同事們卻笑著說:「我們也想見見這個小研究員。」那一刻,心裡湧起一絲溫暖,反而成為我人生角色的一部分。這種理解與包容,讓我能更專注於工作,也使我重新思考自己追求的職涯成就,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家庭帶來的滿足感。這樣的平衡雖然不易,但卻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個瞬間,感受到生命在多重角色中綻放的美好。
德國很重視家庭價值,我在這裏也逐漸領悟到家庭的支持對職涯發展的重要性。我和先生一起建立屬於小家庭的育兒方式,讓彼此的角色更加分明。孩子每天上午的小睡時段,成為了我和先生的「換手時刻」──他照顧孩子,讓我能專心當日的研究工作;到了傍晚,我則重新投入育兒的角色,讓他能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樣的分工不僅增加了生活上的默契,也讓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
記得某個晚上,我正準備幫孩子洗澡時,先生突然提議:「讓我來吧,妳好好休息一下。」那一刻,一股溫暖湧上我的心頭,對家庭的感激油然而生。我們並不是一個人撐起一切,而是彼此扶持,共同承擔。這樣的關係讓我堅信,當母親的情緒是穩定且滿足時,孩子也自然能從中感受到愛與支持。
在德國的育兒旅程,不僅讓我成為更體貼的母親,也使我在職涯上更為清晰。與10個月大孩子共度的珍貴時光啟發了我對健康政策,尤其是家庭與工作平衡議題的深刻思考。這些日常片段與默默支持的瞬間,凝聚成心中屬於家庭的溫度和力量,驅動我在公共衛生領域努力,去幫助更多職場母親找到這份平衡的幸福。我也逐步摸索出一些兼顧育兒與事業的實務方法,這些經驗成為隱形的助力,支持我專業地履行母親的角色,同時為孩子創造穩定的成長環境。希望這些分享能為同樣在德國的台灣媽媽們帶來實際幫助。
實用的育兒與職涯平衡方法
1. 善用育兒資源,尋找可靠的支援網絡
在德國的托兒系統(KiTA)是許多父母依賴的重要資源。由於三歲以下的名額有限,建議提早排隊,有些地方甚至接受還在孕期時的申請,以增加入學機會。KiTA不僅提供全日托育,還讓孩子從小接觸多元文化,學習與不同背景的小孩們相處,這對於適應異地生活大有幫助。除了KiTA,也可以考慮找「Tagesmutter」(日間保姆),這種模式靈活性更高,能根據需求安排托育時段。
2. 建立清晰的分工制度,讓伴侶成為最佳支持者
家庭分工是我和先生之間的「秘密武器」。我們制定了明確的「接力計畫」,誰先照顧孩子、誰後來接手,都安排得清楚卻保有彈性。這樣的分工制度不僅讓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需求,也讓我們能真正從對方的幫助中得到休息。我也和先生協定每週一次的「媽媽時間」,放手讓他全權照顧孩子,而我可以利用這幾個小時進行專業提升或自我休息。
若是單親媽媽或無法依賴伴侶幫助,可以嘗試尋找社區內的台灣媽媽或亞洲媽媽群組。許多城市裡都會有台灣同鄉會或Facebook群組,透過這些社群,大家可以輪流照顧小孩,或是舉辦媽媽聚會,一起分享育兒經驗。
3. 線上課程與工作技巧,持續自我提升
利用零散時間參加許多線上課程,德國的Volkshochschule(成人教育中心)提供多元的課程,非常適合職場媽媽利用孩子午睡或晚間時間充實自我。
我認為遠距工作的挑戰之一是保持專業成長,因此我利用零散時間參加許多線上課程。德國的Volkshochschule(成人教育中心)提供多元的課程,從語言、電腦技巧到職場技能應有盡有,費用也相對平價,非常適合職場媽媽利用孩子午睡或晚間時間充實自我。此外,Coursera和edX等線上學習平台也是不錯的選擇,讓我能在任何時間學習,保持與行業發展同步。
此外,使用時間管理應用程式,如Trello、Google Calendar等工具,有助於規劃每日行程和工作進度,避免在育兒和工作之間感到凌亂失序。我會在每週的周末晚上制定下一周的目標,將職場事項和家庭責任區分清楚,以確保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4. 照顧自己的身心健康,給自己時間喘息
我領悟到的一個關鍵心法是:「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育兒和工作的壓力有時讓我們忽略自身需求,因此每週我都會抽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無論是閱讀、散步、冥想,或與朋友聊天,這些小小的放鬆讓我身心愉快、情緒穩定。在德國,生活節奏較慢,許多人喜愛週末到森林散步或騎腳踏車,這也成了我與孩子的固定活動,不僅能釋放壓力,也能在自然中重拾平靜。
此外,若媽媽們需要更專業的心理支持,德國有豐富的資源可利用,例如心理諮商服務。醫生可以推薦適合的諮商師,且多數保險包含心理健康服務,讓媽媽們能以低費用甚至免費獲得支持。
5. 社交和交流,尋找同道中人
與其他身處同樣情境的媽媽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持來源。在德國各地的台灣媽媽群組或「德國媽媽互助會」是我非常珍惜的網絡,我們會定期相聚,彼此分享育兒心得,交流在異國生活的挑戰和快樂。這些聚會讓我感到不再孤單,也讓我找到更多的靈感和方法去面對每天的挑戰。
結語:平衡中的成長
在德國的育兒和職場並行的生活,讓我體會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種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幸福的家庭不是建立在多完美的計劃上,而是透過彼此的愛與支持,在點滴中累積的溫暖。對於身在異鄉的台灣媽媽們,我想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成長步伐,不必急於達成所有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擁抱家庭中的幸福,這份平衡與成就就是我們身為母親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