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位好朋友建議我分享生產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待產的媽咪們。沒想到一忙起來就忘了到上週我爸爸傳了一個新聞給我,看到標題「155小隻馬媽咪生56公分巨嬰 產後尾椎骨折痛2年」,我嚇了一跳,因為這個一家三口的身高比例跟我們家簡直一模一樣!
爸爸問我當初生產的經驗,我告訴他,我非常感謝法蘭克福大學醫院的助產士們,她們全程指導我們夫妻使用雙人姿勢生產法,就像健身重訓一樣,讓我的肌肉骨頭都得到妥善的保護。爸爸聽了說應該要讓其他待產媽咪們知道,讓大家生產時也能夠保護自己!
四個生產小秘訣
以下是我根據親身體驗,想分享給準父母的四個生產小秘訣,特別是給在德國生產的媽咪們:
1. 練習催眠分娩( Hypnobirthing)
Hypnobirthing 是一種利用催眠和放鬆技巧,幫助產婦減輕生產疼痛的方法。我本來就喜歡瑜珈和冥想,因此在產前三個月開始練習 Hypnobirthing (大家可在網路上找尋自己喜歡的,像是這裡的資源:https://blog.feedspot.com/hypnobirthing_podcasts/ 。
實際操作心得:
進入醫院後,我立即開始練習過的冥想和發聲技巧。助產護士們熱情地陪伴我一起進行,這讓我更能專注。值得一提的是,護士們提醒了一個重要的要點:在劇痛中,我們容易不自覺地發出高頻呻吟,但要努力保持低沉穩重的發音。這種用意志力控制聲音的方法,確實能更有效地應對疼痛。
有趣的是,在這十小時的艱辛過程中,我竟然注意到每位護士都化了精緻的眼妝。人在極端情況下的感官體驗確實很特別!護士們不僅專業,還像啦啦隊一樣給予熱情支持,讓整個過程充滿溫暖。
2. 善用待產媽咪產房有效溝通免費線上訓練課程
這個線上課程是由法蘭克福大學醫院提供的,旨在幫助準爸媽和醫護人員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溝通。課程內容涵蓋了生產的各個階段,包括陣痛、開指、生產、產後等。
我參加課程時,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練習:每位準媽咪要從 21 張圖片中選出最能代表自己理想的生產過程。我當時選了一張三隻互助的猩猩圖片,象徵我和老公、醫護人員的合作,以及我和老公和寶寶一起努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Photo credit:https://whyfiles.org/shorties/231brotherhoodofchimps/, John Mitani
三隻互助的猩猩象徵我和老公和醫護人員的互助合作,也象徵我和老公和寶寶一起努力歡迎他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後生產的過程真的完美體現了我的理想.
整體而言其實非常像商學院或是公司進修的溝通效率訓練,只是場景和角色變換:的確聽過很多媽咪負面的生產過程都來自於枯等半天,覺得自己的需求沒有被聽到,不知道醫生和護士在做甚麼很害怕,因為語言問題跟醫護人員溝通不清楚,或是覺得醫護人員做了違背自己意願的醫療行為。
這個課程讓我了解到,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產婦減少焦慮和恐懼,也能讓醫護人員提供更適切的協助。我建議所有準媽咪們都能參加這個課程。
實際操作心得
整整十個小時,我們的溝通非常流暢,感覺被妥善照顧。由於這是大學醫院的研究專案,所有醫護人員都接受過相同的訓練,因此我們會互相確認所有指令和決定,避免誤解(全程使用德文,我雖然沒有考過檢定,但在家和公司都使用德文)。即使助產士需要來回不同產房,我們也沒有覺得被冷落。從開指到生產,她們都是我和老公之外的神隊友。
給準媽咪們的建議
當年我參加時只是一個初步的學術研究,後來曾經發展為線上課程,但似乎沒有持續下去。建議準媽咪們還是可以詢問生產醫院的工作人員:是否接受過類似訓練,以及是否有類似課程能夠提供給新手父母。如果沒有,至少要索取醫院的生產計畫,並在入院時請值班助產士花幾分鐘解釋這個計劃。課程中有提到,這是準爸爸的責任,因為準媽媽那時可能已經痛得很厲害。分工合作非常重要!
3. 產房坐浴缸
坐浴生展其實是產前沒有預料到的。助產護士問我:「我們有浴缸,要不要試試?雖然會比較痛,但開指會快很多哦!」聽到這個建議,我立刻決定試試,抱著「有浴缸不泡白不泡」的心態,愉快地浸入水中。
浴缸確實是開指的神器,泡完後護士一看就說:「開完啦,可以開始了。」但是,要注意,真的很痛!在此之前,我靠Hypnobirthing方法還能保持冷靜,但在浴缸裡痛得難以忍受。雖然如此,我還是推薦大家試試看,只要有心理準備和堅強的意志力。
開完指後的產程很長,一方面因為寶寶比較大,另一方面是開指太快可能會讓產程變長,因為媽媽和寶寶在開指時耗費了太多力氣。這個情況需要現場與醫護人員討論。
4. 善用伴侶的雙人姿勢生產法
身為怕痛體質的我,孕期一直在研究如何減輕疼痛,反而忽略了準爸媽課程中教授的生產雙人姿勢。幸運的是,助產護士們像專業教練一樣,細心指導並糾正老公如何提供助力。網上找到的圖片顯示了各種姿勢(圖片來源文章值得一讀)。我嘗試了多種姿勢,但左上角的最為有效。
Photo Credit: https://www.familie.de/schwangerschaft/geburt/geburtspositionen/
我應該每個姿勢都有使用,但是對我最有效的是左上角一號
建議待產媽咪們與伴侶溝通:
- 先生可以開始重訓,因為這些姿勢很耗體力
- 去醫院時穿運動服裝
- 待產期間多休息,為即將到來的「摔角」做準備
整個生產過程充滿了團隊精神。老公表現出色,助產護士們既是隊友又是啦啦隊。寶寶強壯的心跳給了我們信心。護士們幽默風趣,後來還帶同事來看我,驕傲地介紹: 「這就是那位順產巨嬰的小個子媽媽!」
給準爸媽的真心建議:
選擇所在城市最專業、規模最大的團隊。每間接生醫院風格不同,有溫馨家庭型、裝潢精美型,或大學附設醫院型。有些準父母會因產房氛圍而避開大學醫院,但我們因預料到可能有複雜產程,所以將醫療團隊專業度作為首要考量。
事後回想,先生也認為大學附設醫院專業的訓練和人員,是我們順利產程的關鍵。
希望這些分享能對準媽媽們有所幫助。最後還是要提醒,無論做多少準備,臨場時最重要的是與醫療團隊保持緊密溝通。畢竟生產方式多樣,只要母子平安健康,就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