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德國生產?妳應該知道的兩種醫院選擇

德國懷孕生產的流程,和台灣有很大的差異。在德國,負責產檢的醫生與接生醫生通常並非同一人,這是因為德國醫療體系分工的緣故。孕婦一般會選擇離家較近的診所,與主治醫生定期進行產檢。由於部分診所的設備有限,若需要更精密的檢查,則需前往與其合作的診所進行(需憑主治醫生的轉診單)。至於生產的醫院,則通常需要額外選擇,因為負責產檢的醫生和診所設備不具備接生的條件。

這篇文章主要分享我個人申請公立綜合醫院及後來選擇專門生產醫院的經歷,並提供我最終如何做出選擇的參考,給需要的準媽媽們。

綜合性公立醫院的經驗

我們一開始先到一家公立醫院登記生產。儘管這家醫院離我家有些距離,開車需約30分鐘,但由於先生同事的太太兩胎都在此順利生產,整體經驗很好。即便我們家距離慕尼黑工業大學附屬醫院相當近,還是決定前往口碑良好的Starnberg醫院。

  • 選擇理由:

當初選擇這家綜合性大醫院,主要是出於對母嬰安全的考量。若生產過程中出現突發狀況,綜合醫院能更快提供轉診服務,因而放棄了市區內條件較舒適的專門生產醫院。

  • 申請過程:

因為疫情緣故,許多程序只能由孕婦自行完成,先生無法陪伴。這家公立醫院類似台灣的大型醫院,偶爾能見到病人被推送著輸血或打點滴。一開始我根據指示不小心走到產房區,按了鈴,內部環境看上去略顯陰暗。後來護士告知,如果是要註冊生產,需在外面等候接著助產士帶我到一個小房間,詳細詢問我的狀況,解釋整個生產流程,並掃描了我的保險卡,以及簽署了文件。

*建議在公保制度下的孕媽媽,若希望入住單人或雙人病房,可事先購買私人的醫療附加保險,雖然醫院無法保證,但他們會盡量安排。*

  • 訪客限制:

疫情期間,先生可全程陪伴生產,但嬰兒出生後,每天只有先生可以探望,每次最多兩個小時。通常產婦若一切順利,會在醫院待上三天。在這期間,除了先生外,無人可探視,而小孩會24小時與媽媽同住,因為德國很重視母嬰之間的連結。這讓我很希望德國能有像在台灣的月子中心,因為在陣痛與失血後,還得獨自照顧新生兒,實為艱難。

  • 接生醫生和助產士:

在德國公立醫院系統中,直到生產當天才能知道接生的醫生與助產士,這讓初次當媽媽的我感到不安,因為無法預知誰將負責接生。不過,他們會根據我過往的產檢紀錄來評估情況。雖然我之前的婦科醫生十分專業,但仍希望能由熟悉我病情的醫生接生,並有更多家人陪伴。

  • 去醫院的時間點:

助產士建議我,在陣痛變得規律或羊水破裂時,應立即聯繫醫院並前往。在醫院會先做COVID測試,然後開始嘗試不同的生產姿勢,甚至可以選擇水中分娩。助產士告知陣痛約需12小時,但每個人情況不同。我也可以選擇無痛分娩,並提供了相關資料,包括其副作用,讓我自行閱讀。

  • 生產費用:

根據面談了解,大部分生產費用,包括無痛分娩,都由我的公立保險公司SBK負擔。

專門生產醫院的經驗

  • 選擇理由:

從綜合醫院登記完後與先生討論,由於疫情影響,公立醫院的探訪時間非常有限,我們開始考慮是否要選擇專門生產醫院。許多亞洲朋友都推薦市區的專門醫院,不僅環境較佳,餐食也更為可口。然而,缺點是若母嬰在生產後有問題,可能需要轉至綜合性醫院。

  • 申請過程:

與公立醫院不同,專門生產醫院的準媽媽需先在與醫院合作的Belegartz (接生醫生)的診所註冊。一旦接生醫生確認並同意接收,就會在媽媽手冊上蓋章,接生醫生的診所會通知生產醫院。
以我註冊的Geisenhofer Klinik 為例,我需先聯繫合作的接生醫生並預約見面。和伴侶確定要轉換到生產醫院之後,我很快聯繫上目前合作的接生醫生,並約好會談。接生醫生在了解我目前狀況之後,建議我第一胎考慮無痛分娩,並讓我聯繫合作的麻醉科診所了解詳情。在正常情況下,接生醫生和麻醉醫師會在生產時到醫院幫忙,然而有時候接生醫生可能因為夜間不在,最終仍由院內醫生接生。

*若有私人保險,並希望入住單人病房或家庭房,需提前告知醫生,醫院將根據當時情況安排,和公立醫院一樣,無法事先保證。*

  • 訪客限制:

疫情期間,伴侶可每日探訪孕婦最多五個小時,比公立醫院的時間寬鬆。政策是否會改變取決於疫情發展,建議孕婦與醫院或接生醫生確認。

  • 接生醫生和助產士:

與台灣由同一位醫生從產檢到接生的模式不同,德國的接生醫生在產前的接觸時間非常有限。除了第一次會談外,接下來的見面時間可能只有在預產期前幾天,最終在生產時見面。接生醫生會根據主要婦產科醫生在媽媽手冊上的紀錄,來判斷了解產婦的狀況。
德國同事提到,以前德國的產檢醫師和接生醫師通常是同一位,但現在多數情況下已經改為分工合作,這確實是我心理上需要時間去適應的一個轉變。
有過生產經驗的朋友也分享說,在生產醫院裡,從陣痛到生產的過程中,主要陪伴孕婦的是助產士,他們會細心指導如何正確呼吸和用力,幫助孕婦順利度過每一個關鍵時刻。

  • 生產費用:

出院之後,我從接生醫生的診所收到了一千多歐元的帳單,我保的醫療附加險有全額給付。如果沒有另外保險的話,建議在參觀醫院以及找合作接生醫生時,先和院方確認估計費用,以及公保給付的狀況。

結論

在海外獨立生活已是個不簡單的關卡,加上文化語言習慣不同,及缺乏後援的情形下,生產對於每一位媽媽都是更大的挑戰,在疫情期間尤為不易。希望我的經歷能夠減輕其他準媽媽們的擔憂,提供一些選擇方向的參考。

延伸閱讀

0
    0
    您的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回到商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