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台台家庭,我們在德國過節的方式或許和台德家庭不太一樣。沒有德國家人的傳承,所有的節慶傳統都是從零開始學習。在生小孩之前,聖誕節對我來說就只是個外國人的節日,直到在這個「外國」當了父母,看著孩子在此成長,受到環境文化的薰陶,我體會到認真過節的重要性,也慢慢培養出小家庭的一套過節儀式。
意外的起點:從幼兒園義工開始的聖誕花圈情緣
還記得第一次製作聖誕花圈(Adventskranz),其實是為了完成幼兒園規定的家長義工時數。當時在洗毛巾,擦窗戶,唸故事….當中,選了這個看來有趣極了的任務,抱回園方提供的素材,熬著夜趕完四個班級的聖誕花圈,而這樣的機緣卻讓我愛上了這個傳統。現在每年準備降臨節,我都會期待著製作專屬於我們家的聖誕花圈。從挑選材料到裝飾成品,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節慶的氛圍逐漸升溫;孩子們也會看著日曆,期盼媽媽在家也準備好放著四根蠟燭的花圈。
每年在第一個降臨日(Advent)之前,市場上四處便開始販賣花圈相關產品。最傳統的是真正的冷杉花圈,由新鮮的常綠樹枝編織而成,散發著濃郁的森林清香。這個降臨節花圈不僅是一件裝飾品,更是一個家庭團聚、共同期待聖誕節的儀式。每週日點燃一根蠟燭,象徵著希望和光明逐漸增強,也代表著家人們內心對節日的期待和溫暖。孩子們會興奮地數算著還有多少天可以慶祝聖誕節,而父母則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節日的魔力和家庭的連結。無論是自己動手製作,還是購買現成的作品,聖誕花圈都承載著濃濃的溫馨和傳統的意義。它不僅裝飾了我們的家,更點綴了我們的節日回憶。
降臨節日曆:創意十足的親子互動旅程
每年12月1日前,準備降臨節倒數日曆(Adventskalender)已成為我們家的節日必要儀式。剛開始時,我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會購買現成的巧克力日曆。但隨著時間推移,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動手製作才是最有意義的選擇。
製作降臨節日曆的方式其實可以非常有創意。以下是一些我嘗試過並推薦的小撇步:
- 舊襪子大改造:用家中閒置的七彩舊襪子取代傳統的紙袋或盒子。將24雙不同顏色的襪子掛在牆上或繩索上,每天打開一雙,不僅環保又有驚喜。
- 樂高迷的天堂:為喜歡樂高的孩子,可以購買樂高的特別版公仔(Sondernfigur),每天放入一個,慢慢集齊一個完整的場景或故事。這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也能延長日曆的驚喜時間。
- 手作糖果屋日曆:利用衛生紙卷,上網搜尋創意靈感,可以製作成可愛的糖果屋造型。網路上有許多DIY教學,從簡單到複雜的設計都有,可以根據自己的手作能力選擇。
市面上現成的降臨月曆也越來越有創意。除了傳統的巧克力版本,現在已經有各種主題和設計,以下是結合其他台灣媽媽們的推薦:
- 實驗探索系列:對於喜歡科學的孩子,可以小型科學實驗組或化學反應實驗包。每天一個小實驗,不僅能滿足好奇心,還能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 礦石結晶降臨曆 :讓孩子在探索礦物世界中度過一個充滿驚喜與學習的聖誕節,透過24天的晶體生長實驗,培養孩子的STEM興趣,並收集21種不同的礦石和水晶,開啟一場充滿知識與想像力的奇妙之旅。
- 手作工具日曆:為熱愛手工的孩子,可以購買內含準備各種勞作材料,如串珠、摺紙材料、編織工具、黏土等的降臨曆。
- LEGO推出的主題日曆:城市、星際大戰、超級英雄等系列
每一個小禮袋都是一個微型的驚喜,承載著我對孩子的滿滿愛。降臨曆不再僅是一個倒數的工具,更成為了我們家庭共同創造節日回憶的重要儀式。當孩子興奮地每天打開一個袋子,臉上綻放的笑容,是我每年持續傳統的最大動力。
聖尼古拉斯日:社區鄰里的溫暖
12月6日的聖尼古拉斯日(St. Nikolaus Tag)是德國兒童最期待的日子之一。孩子們還在幼兒園期間時,園方會讓家長們準備一隻襪子,老師們會將橘子、糖果等小禮物放在裡面。當天也徵求家長義工打扮成聖尼古拉斯,造訪每一個班級。
德國的傳統是每年12月6日的前一晚,孩子們會用心將靴子擦拭得亮晶晶,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在門外,同時為聖尼古拉斯準備一些餅乾和牛奶。這是一個充滿期待與緊張的時刻:若孩子們這一年表現優異,他們就能收到令人興奮的禮物;反之,只會收到象徵懲罰的枯枝與煤炭。
剛開始,作為一個外國家庭,我們對這個傳統還相當陌生。然而,令人感動的是,當地的鄰居們主動幫我們融入這個節日氛圍。在聖尼古拉斯節的清晨,鄰居們會特意為我們的孩子留下禮物,這份由社區傳遞的溫暖,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德國人對於節日文化的重視與尊重。
圖:鄰居放在門口給孩子們的禮物
在那幾年裡,我們還參與了由地方社區舉辦的特別活動—在圖書館與聖尼古拉斯見面。活動前,父母們會填寫一份特別的表格,記錄孩子們這一年的成就,並寫下對孩子們來年的祝福和期許。在活動現場,扮演聖尼古拉斯的人會莊重地朗讀這些內容,然後親手將一袋禮物交給孩子。儘管這個活動後來停辦了,但回顧一年、分享成長的這個傳統,已經悄然成為我們家庭每年冬季的珍貴儀式。
一起挑選和裝飾聖誕樹:成長的家庭記憶
第一次購買真正的聖誕樹,是在我們有了孩子之後開始的。儘管當時居住在狹小的公寓裡,我們依然堅持要為家庭帶來節日的氛圍,選了一棵175公分高的樹。最初,聖誕樹採購是由爸爸獨自完成的艱鉅任務—挑選、扛回家、豎立,彷彿肩負著家庭節日傳統的使命。
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我們的聖誕樹採購儀式也悄然轉變。現在,這已成為一家人最珍貴的親子時刻:爸爸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前往Obi五金賣場,由孩子們親自挑選最令他們心動的聖誕樹。孩子們會仔細比較樹的高度、形狀和枝幹的茂密程度,彷彿在選擇一件極其重要的藝術品。
回到家後,裝飾聖誕樹成為一場充滿歡樂和回憶的活動。樹上的裝飾品不僅僅是華麗的七彩燈泡和閃亮的彩球,更珍藏著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學校製作的手工藝品。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個珍貴的時光膠囊,記錄著孩子成長的軌跡。
今年,孩子們都已升上小學,我已經將裝飾聖誕樹的全部責任完全交給了他們。看著他們小心翼翼地掛上裝飾品,商量樹的佈置,我的內心充滿了溫暖和驕傲。每天點亮聖誕樹燈的儀式,已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節日傳統之一。
聖誕市集:溫暖社區的節日詩篇
在降臨節期間,造訪當地的聖誕市集(Weihnachtsmarkt)已成為我們家庭每年最珍視的節日傳統。這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出遊,更是一場充滿感官體驗的節日饗宴。
市集上瀰漫著令人心醉的溫暖氛圍:飄散的香料熱紅酒(Glühwein)濃郁香氣交織著肉桂和丁香的甜蜜,成年人手中的暖心熱飲讓寒冬變得格外溫暖。孩子們則會享用同樣香甜但不含酒精的兒童熱飲(Kinderpunsch),臉頰因熱飲的溫度而泛出陣陣紅暈。
烤香腸的誘人氣味在市集的空氣中蔓延,街頭藝人的音樂和表演為這個冬日增添了斑斕的色彩。孩子們的眼睛閃爍著好奇與興奮,不時被攤位上的手工藝品、閃亮的聖誕裝飾和五顏六色的糖果吸引。
我最珍愛的時刻,是社區合唱活動。令人驚喜的是,許多德語聖誕歌謠孩子們竟然已經在學校裡學會。他們闔家歡唱,聲音在寒冷的夜空中迴盪,彷彿把冬日的寒意融化,為整個社區編織一張溫暖的音樂之網。
聖誕禮物:溫馨與期待的藝術
雖然身在異鄉,我們家庭的聖誕禮物傳統依舊。每年的禮物交換已成為最珍貴的情感儀式。孩子們學會了延緩慾望的藝術:幾個月前,他們就開始精心構思願望清單,時而反悔、時而修改,這些細微的變化恰恰見證了他們成長的軌跡。
作為父母,我們用心雕琢每一份禮物:在講究實用性的同時,更融入對孩子的深切了解與無限關愛。我們精心挑選能夠激發興趣、培養技能的禮物,滿足孩子源源不斷的好奇心。聖誕樹下的禮物彷彿一件件精心包裝的秘密,充滿無限期待與想像。孩子們會不時偷偷觀望,臆測可能的驚喜。事實上,這種期待的過程,往往比禮物本身更加珍貴。
對遠離家鄉的我們來說,聖誕禮物不僅是物品的交換,更是情感的紐帶。即便沒有親戚在側,我們依然用這種儀式表達對彼此的深情厚意。每一份禮物,都猶如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又一句輕柔的問候。當聖誕早晨,第一縷陽光灑落,孩子們興奮地撕開禮物包裝,家中瀰漫著歡樂與感動,我們的異鄉,經由創造儀式感與認真慶祝,將逐漸成為孩子心中溫暖的家鄉。
在異鄉,用自己的方式延續節慶
作為一個台台家庭,我們或許沒辦法像台德家庭那樣自然地融入德國的節慶傳統。但正是這種「外來者」的身分,反而讓我們更加用心地去了解、學習,並找到適合自己的過節方式。看著孩子們在幼兒園裡自信地和同學分享我們家的聖誕傳統,我知道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們的故事就是:如何在沒有德國家人傳承的情況下,一步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節慶方式。這種從零開始的體驗,雖然不容易,卻讓我們的聖誕節變得更有意義,也更珍貴。
結語:創造屬於我們的傳統
在德國生活多年,我深深體會到節慶不只是放假和收禮物,更重要的是創造家人共處的美好時光,而過節並不需要和宗教緊緊相扣。雖然我們是台灣家庭,但我們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美好的節日。每年看著孩子們期待的眼神,聽著他們用德文說「Frohe Weihnachten」(聖誕快樂),我知道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些節慶儀式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文化的豐富性,也幫助我們在異鄉找到了歸屬感。或許這就是節慶的意義:無論來自何方,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來傳遞愛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