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理解的橋樑:台德跨文化家庭的育兒挑戰及因應策略

在異鄉作為一位跨文化家庭的母親,我們不僅面臨文化差異,更需要在兩種文化間找到一個平衡。我先生來自台灣父親與德國母親的家庭,他的成長經歷深刻影響了我們的育兒方式。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們家庭的故事,以及在這過程中汲取的智慧與實踐。

文化背景對教養的深遠影響

先生的成長經歷深具啟示。他自幼主要受到母親的影響,在她溫暖引導下成長,我的婆婆是一位充滿愛的德國女性,從小就以開放、尊重和支持的方式來教育他,這與傳統華人家庭的教育模式形成強烈對比。

在飲食習慣上,先生的原生家庭傾向德國風格,早餐和晚餐常以麵包和馬鈴薯為主,與我們華人偏愛的米飯或麵食有很大不同。這種飲食文化的差異,不僅反映在餐桌上,也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晚餐時他們並不常開火煮飯,而是選擇簡單的燕麥作為主食,這樣既方便又減少了烹飪的負擔。如果先生偶爾感覺特別餓,或想吃些其他的東西,我也會願意特地為他準備一些更豐盛的菜餚。

價值觀與工作態度

在工作觀念上,先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觀點,他不贊成拼命投入工作,甚至犧牲生活品質的做法。他認為能夠發揮自我,做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情,同時保持生活的規律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這種強調生活與工作平衡的理念,深受德國文化的影響。

學校經歷與跨文化挑戰

在學校時,先生作為混血兒,曾經歷過歧視與挑戰。因為與同學外貌特徵不同,他曾被嘲笑和排擠。他坦言,當時也曾因為這些問題與同學發生爭執,甚至打架。這些經歷雖然痛苦,卻讓他更加堅定與自信。他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的孩子將面臨更少的跨文化歧視,並預見未來的學校裡,跨文化家庭將越來越普遍,純粹的德國血統反倒會成為少數。這種多元文化的環境,將讓孩子們更能彼此理解和包容,減少他曾經面臨的那些困難。

教養方式的融合與共識:尊重與愛的核心教育

在育兒理念上,我們並沒有太多分歧。儘管我擁有教育背景,但先生的許多想法令我耳目一新。他以愛為核心的教育方式,源自他成長於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家庭。這種無條件的接納與肯定,深深影響了他。

記得我們在決定結婚時,我出於對家人的顧慮,沒有提前告知我的父母,因為擔心會遭到反對和情緒勒索,甚至可能需要多年才能獲得同意。然而,先生的父母在得知我們的婚訊後,僅僅是開心地說:「恭喜你們!什麼時候帶太太回德國呢?」他們毫無質疑的包容與支持,讓我對這個家庭的開放心態充滿感激。

避免使用「不」字,正向溝通

我們對於孩子的教養,有一個共同的原則:盡量避免對孩子說「不」。當我們八個月大的女兒開始探索家裡的每一個角落時,有一天她拿起馬桶刷玩,我差點脫口而出「不可以!」但先生卻溫和地告訴她:「這是用來清潔馬桶的,有點髒,拿來玩不太適合喔。我們來找別的東西一起玩吧,好嗎?」他的方式讓我反思,直接的否定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受挫,而解釋原因並提供替代方案,則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並學習到新的知識。我意識到,這需要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地與孩子交流,這對於培養他們的理解力和自主性非常有幫助。

鼓勵犯錯並引導學習

我們相信,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犯錯,並通過引導來學習,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孩子在探索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例如弄髒衣服、打翻飲料或是不小心摔壞玩具。每當這些事情發生時,我們試著不去責備,而是陪伴他們一起解決問題。

有一次,女兒在吃副食品時,不小心把食物撒得到處都是。我當時有些生氣,想要馬上制止,但先生卻耐心地拿起抹布,帶著她一起清理,並溫和地對她說:「我們下次可以小心一點,這樣食物就不會掉在地上。如果你喜歡自己吃,我們可以在你的餐椅旁鋪上墊子,好嗎?」這種方式既解決了問題,又讓孩子在探索自己進食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處理小意外。

平等對待,陪伴成長

我們認為,孩子應該從一開始就被當作獨立的個體來對待,享有與成年人同等的尊重。先生經常蹲下來與女兒交流,保持與她相同的視線高度,這讓她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視和理解。

當女兒六、七個月大時,她已經能夠自主爬行,九個月時開始嘗試站立和行走。先生總是耐心地陪伴她,每次都蹲在她身邊,鼓勵她邁出每一步。我注意到,他與女兒的對話並不是簡單的兒語,而是像與成年人溝通般,細心傾聽她的「話語」,並適當回應她的表達。

有一次,女兒指著窗外的樹發出「啊啊」的聲音,細心的先生立刻捕捉到她的興趣,帶著她走向窗邊,耐心解釋:「那是樹,樹上有綠色的葉子;風一吹,樹葉就會搖動。」這樣的細膩講解讓女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熱情。

培養多元興趣與健康社交

我們也計劃讓孩子接觸更多的興趣愛好,培養她的多元智能:

藝術培養:我們希望女兒能夠體驗藝術的美妙,計劃讓她嘗試律動舞蹈、繪畫、或是幼兒音樂課。透過各種藝術形式的陶養,她可以學會表達情感,並且在過程中培養創造力與自信心。

體育活動:未來我們會從親子體操開始,等孩子更大了之後,會鼓勵她學習游泳參與各式球類運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享受運動的樂趣,還能學會團隊合作,並藉此增強體能和毅力。

積極的社交環境:我們希望她能夠與積極、正向的朋友交往,這有助於塑造她良好的品格和價值觀。我們會慎重選擇她的社交圈,減少來自消極影響的接觸。

愛與尊重:跨文化教養中的反思與啟發

在這個跨文化家庭中,我深刻體會到愛與尊重是教育的核心。先生的教育理念讓我反思傳統華人教養方式,並讓我決心為女兒創造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成長環境。

回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傳統的華人教育方式有時過於嚴厲,強調服從和成績,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我曾經在那樣的環境中感到挫折和壓力。現在,我希望能給予女兒一個不同的成長環境,讓她感受到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結論

跨文化教養固然充滿挑戰,但正是因為多元文化背景的交融,讓我們能夠汲取各自文化的優點,為孩子營造一個充滿豐富性與包容愛意的成長環境。透過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並秉持開放的心態,我們逐漸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教養之道。

希望我的分享能為其他面臨相似情境的父母帶來一些啟發。讓我們以愛為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細細品味這段美好的育兒旅程。我們堅信,愛與理解終將跨越文化的藩籬,為孩子的未來鋪就最堅固的基石。

延伸閱讀

0
    0
    您的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回到商店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