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退休金制度完善,許多人認為只要認真工作、繳納退休金,退休後就能過上舒適的生活。然而,近年來德國物價上漲,養老院費用也節節攀升,讓許多退休人士面臨經濟壓力。
親眼目睹兩位德國老人的退休生活,讓我深刻感受到提前規劃的重要性,也開始思考:「如何提早準備,才不會在晚年成為下流老人?」
六年前搬到德國時,樓下有位獨居的德國老人,他需要行走輔助器才能行動。有一次,先生發現好幾天沒見到這位老人,聯繫樓管後發現他因為在家跌倒,無法呼救,已經躺在地上不吃不喝一星期了。
另一個故事是,最近看房子時得知屋主搬到慕尼黑近郊的養老院,她的兒子正在處理房產。屋主的兒子提到,媽媽住養老院每月費用3600歐元,這還只是基本額,這樣的支出對他們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壓力。與德國媽媽友聊到這個問題時,我們發現養老院的費用每月要好幾千歐元。在德國,一個家庭如果有淨收入8,000歐元已經是德國收入排名的前6%。以這樣來看,能負擔兩位老人的養老院費用的家庭並不多。
為了更好地規劃退休生活,我試圖了解如何透過保險來避免成為子女的負擔,不淪為下流老人。本文將聚焦於兩種保險:職業失能險(Berufsunfähigkeitsversicherung)和護理保險(Pflegeversicherung,類似於台灣的長照險)。
勞動能力喪失的法定保險 (Arbeitsunfähigkeitsversicherung, AU)
在討論職業失能險 (Berufsunfähigkeitsversicherung, BU) 之前,先了解Arbeitsunfähigkeit (AU) 和 Berufsunfähigkeit (BU) 的差別,才能明確了解你是否需要職業失能險 (BU)。Arbeitsunfähigkeit (AU),中文譯為 「勞動能力喪失」 或 「短期失能」,指的是因疾病或意外導致暫時無法工作。在德國,勞動能力喪失由法定健康保險支付 「病假津貼」(Krankschgeld)。
Berufsunfähigkeit (BU),中文譯為 「職業能力喪失」 或 「長期失能」,指的是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無法從事原來的職業。在德國,職業能力喪失由商業保險支付 「職業殘廢金」(Berufsunfähigkeitsrente)。
作為德國僱員若遭遇 AU,若病假在六週以下 (包含六週):德國雇主有義務支付員工在工作合同中約定的工資。病假超過六週:健康保險公司將從第七週開始支付所謂的病假工資,金額取決於員工的月收入,通常為總工資的70%,但不超過淨收入的90% (法定健康保險的病假工資最高限制為每天109.38歐元),最長支付期間為72週。
此外,所有員工都可以額外購買生病日額保險 (Krankentagegeldversicherung)。如果病假超過六週,這個保險可以提供額外保障,使收入與生病前的薪資相同。我們特別建議自雇者購買這種保險,因為自雇者沒有雇主支付六週內的病假薪資。因此,自雇者購買的生病日額保險可以從第一週開始給付保險金 (具體從第幾週開始領取,則取決於所購買的保險種類)。
職業失能險 (Berufsunfähigkeitsversicherung, BU)
職業失能Berufsunfähigkeit(BU)是指因為疾病或者意外,不再能夠長期從事當前職業,則存在職能失能的狀態。一旦因為健康狀況,不能再從事至少50%工作項目的專業活動(或者至少失去了一半的執行能力),且長達至少六個月以上甚至永久喪失這些能力,才隸屬於這個範圍,職業失能險才會支付每月職業傷殘撫卹金。
- BU認可嚴格,要達到職業失能的標準需要醫生判斷,而有時會出現爭議。因此我們建議盡量購買大型保險公司的職業失能險。
- 證明職業失能必須向保險公司提交大量文件,包括醫療報告和工作描述。若確定為職業傷殘,保險公司會按合約約定的月度給付職業傷殘撫卹金,和個人過去的收入無關,而這些撫卹金並不需繳稅。
- 造成職業失能的因素,並不會影響到你要求職業失能險的給付,只要情況符合職業失能險理賠標準,不同於意外保險(Unfallversicherung)僅在發生事故時才賠付,重症險(Dread-Disease-Versicherung)僅在中風或癌症等某些嚴重疾病的情況下才理賠。
- 好一點的BU在AU的狀況下也可以領保險金,而前提為AU最少不間斷持續6個月,最多給付24個月。這類型常見的AU領取職業失能險的狀況是過勞(Burn-out)。
職業失能險的主要原因:
- 32% 心理相關疾病
- 20% 肌肉骨骼相關疾病
- 18% 癌症
- 15% 其他疾病
- 8% 意外事故
- 7% 心血管疾病
以下表格整理了 AU 和 BU 的主要區別:
特徵 | 勞動能力喪失 (AU) | 職業能力喪失 (BU) |
定義 | 因疾病或意外導致暫時無法工作 | 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無法從事原來的職業 |
保險類型 | 社會保險 | 商業保險 |
給付項目 | 病假津貼 | 職業傷殘撫卹金 |
給付條件 | 醫生證明勞動能力喪失 | 醫生證明職業能力喪失,且無法從事任何其他職業 |
給付期間 | 最長 78 週 | 無時間限制 |
給付金額 | 通常為病假前收入的 65%-90% | 通常為稅前收入的 50%-80% |
長期護理險 (Pflegeversicherung, PV)
身處於青壯年時期的我們,可能還無法感受到長期護理保險的重要性。但看過德國行動不便的老人,因為高昂的養老院費用,而選擇自己獨居在家,最終發生意外也無人知曉。若能提早規劃長期護理保險,之後進入老年需要照護時,無論是選擇進入養老院,還是請專人到府協助,保險都能提供保障。
護理保險可分為:
法定護理保險(SPV, Soziale Pflegeversicherung):
- 急診護理:如果由親屬、子女、朋友提供家庭護理,會得到補貼的護理津貼或實物護理津貼。
- 日間或夜間護理:對於居住在家中, 需要護理的人專業護理,長期護理保險基金除了提供親屬或夜間護理的護理津貼外,還提供實物護理福利。
- 住院護理:如果需要在療養院進行住院護理,會根據需要護理程度(Pflegegrad)獲得不同的護理保險補助。
- 其他福利:長期護理保險還提供消耗品補助金、床墊等護理用品補助金、家庭緊急呼叫補助金、建立門診護理或合住住宿小組以及適合年齡的居住空間調整補助金。
私人護理保險(PPV, Private Pflegeversicherung )
為什麼法定護理保險看似已經非常全面,人們還會需要考慮私人護理保險 (PPV) 呢?主要是因為德國已進入嚴重高齡化,法定護理保險資源承擔著越來越重的負擔,導致法定護理保險和實際護理成本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私人護理保險正是為了填補這個差距。
根據2020年急診護理數據,每月總護理成本(深藍色)中,法定護理保險(深綠色)和自行負擔護理成本(淺綠色)差距明顯。護理級數越高,自行負擔的護理成本越多。即使淨所得4000歐元在德國算是高收入,也難以自行負擔每月2000多歐元的護理成本。因此,私人護理保險存在的意義在於,當需要護理時,它能夠縮小個人的醫療護理支出。
其實,我們周圍也有許多年輕人有護理需求,例如因意外造成殘障、中壯年因病或中風需要他人幫助等。朋友分享過一次跟著父母去植物人基金會募款的經歷,發現那裡的植物人大多是年輕人,因機車事故變成植物人,他們的父母則需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如果這種狀況發生在有老有小的中年階段,私人護理險的價值更加明顯。
部分德國的私人護理保險條約規定,如果新生兒出生時有先天缺陷需護理,保險公司必須無條件為其提供與父母之一相同的保險內容。例如,若父母之一有每月€900的護理保險,則小孩從出生起即可領取€900,直到無需護理或去世。若父母無私人護理保險,寶寶基本無法購買任何保險,所有醫療支出需自掏腰包。
我適合什麼保險呢?
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取決於每個家庭的狀況、工作的模式和風險,以及是否已經在台灣投保過類似的保險(例如長照失能險),未來是否打算在德國退休等多種因素。